本文转自:榆林日报
李跟秀正在讲课。韦江江 摄
李跟秀是吴堡县第一完全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。“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,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”是她一以贯之的师者初心。自2011年第一次站上讲台,她用粉笔书写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,用初心为学生护航成长的道路。
做守护成长的“领路人”
李跟秀始终牵挂着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。2017年,她刚当上班主任,瘦瘦小小的倩倩(化名)总独自坐在教室角落,上课低头、下课躲人,成绩也在及格线徘徊。家访后得知,倩倩由年迈的奶奶照料,父母长期不在身边。
此后每天课间,李跟秀给倩倩开起了“小灶”,从基础公式到解题思路,一道道题耐心讲解。得知倩倩爱画画,她在班级开辟“才艺展示角”,首先邀请倩倩展示作品并带头鼓掌;发现有同学欺负倩倩,她及时教育当事人,召开“友爱互助”主题班会,让大家了解倩倩的处境,还安排开朗的同学与倩倩结对,课间同玩、课后一起完成作业。
两个月后,倩倩变了。一次数学公开课上,她主动举手答题,思路清晰。期末考试,数学成绩有了不小的提升。“李老师,我以后想当一名老师,像您一样帮助别人。”课后,倩倩小声说道。看着孩子眼里重燃的光,李跟秀知道,教育的温暖已在她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。
做深耕教育的“探索者”
“要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得有一桶活水。”作为数学教师,李跟秀始终坚信,优质的教学不仅需要爱心,更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。
怎样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?这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。 2024年,“教学评一致性”模式进入她的视野,为吃透这一理念,她利用寒暑假,白天听课记笔记,晚上整理资料至深夜,还查阅数十篇文献,将理论转化为贴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案。
李跟秀视教研为教学的“源头活水”。近5年,她主持或参与县级以上课题6项,发表论文2篇。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策略探究》中,提出“目标导向—过程互评—反馈提升”路径,发表于专业期刊。
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。”在学校,李跟秀既是学生的“领路人”,也是青年教师的“铺路石”。 2023年学校启动“青蓝工程”,她主动请缨任指导老师,毫无保留分享经验。如今,她的徒弟们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。
做践行诺言的“筑梦人”
李跟秀作为班主任,创新实施“积分制+个性化评语”管理模式,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会自我管理。
“你解题时专注的样子真动人,要是能再大胆分享思路就更棒了”“这次作业有进步,坚持下去一定会更优秀”……李跟秀的评语特别温暖,像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。
十四年时光荏苒,李跟秀的眼角添了不少细纹,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,先后获得“榆林市新时代好教师”“吴堡县十佳教师”“吴堡县教科研之星”等荣誉。
每天清晨,李跟秀坚持提前到教室,开窗整理、等待学生。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,她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教师的使命。正如她所说: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只要能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,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
广州典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